出嫁敬慎爾翁姑。孝行流傳於後世。必敬必戒從夫子。有型有儀教子孫。對待姑嫜應以寬。對待妯娌應以和。

 

譯:

一旦出嫁為人之妻者,應慎重尊敬翁姑,則其孝行可流傳於後代。必須尊敬謹慎順從丈夫,有典型有規儀之法以教育子孫。對待舅姑應以寬宏度量,對待兄弟之妻應該和氣也。

註:

翁姑—丈夫之父母也。即公公婆婆也。必戒—必須謹慎也。夫子—夫婿也。姑嫜—父之姊妹曰姑,夫之姊妹亦曰姑;嫜者,婦稱舅曰嫜也。妯娌,兄弟之妻,相呼曰妯娌也。

補註:

辭海:『翁,父也,妻謂夫之父亦曰「翁」,蓋從夫之稱。』

辭海:『「姑」:

(一)婦稱夫之母曰姑。(二)父之姊妹為姑。(三)世稱夫之姊妹曰姑。』

辭海:『「夫子」:(一)一般之敬稱。(二)師長之尊稱。(三)妻以稱夫。』

辭海:『「型」:鑄器之法也。見說文 段註:以木為之曰「模」,以竹曰「范」,以土曰「型」,引申為「典型」。』

辭海:『「典型」義同「模範」。』

辭海:『儀。法也。』

國語 周語:「示民軌儀」。

辭彙:「軌儀,法則。」

中庸 第二十七章:『大哉聖人之道!【略】優優大哉!禮儀三百,威儀三千,待其人而後行【略】。』

中庸新解曰:「禮儀;為周朝所定的大儀節,如冠婚喪慶之禮。」

中庸新解曰:「威儀;為周朝所定的小儀節,如動作周旋之容。」

貴重米穀與雜糧。愛惜衣服與食物。富勿啟口而凌人。貧勿出口以媚人。此皆婦女之陰德。

譯:

米穀與雜糧(即食米與豆、麥等)應予貴重,愛惜衣服與口食之物。富戶之人切勿一開口就凌辱他人;貧家之人切勿一開口就是諂媚於人,此皆是婦女之陰功積德也。

註:

凌人—凌辱人也。媚人—媚諂也。取悅於人也。陰德—不給人知之德行也。


 

有心為善。雖善不彰。無心為惡。雖惡不忌。善欲人見。不是真善。惡恐人知。便是真惡。

譯:

存心行善,雖善亦不顯現,不給人知;無心為惡者,雖惡亦不忌也。行善而欲給人見,乃不是真的善事;為惡又恐人知,此乃真惡也。

註:

不彰—不顯現也。不忌—不怨也、不畏也。

勿奪家權。勿逆父母。勿逆翁姑。勿嫌姑嫜。勿嫌兄弟。勿觸祖先。勿觸東廚。勿棄五穀。勿棄糧食。勿求奢華。而減福壽。勿貪口腹。而殺生靈。勿以污穢。而洗溪河。勿淫勿佚。勿驕勿諂。

譯:

切勿強奪家產與權利,勿忤逆父母,勿忤逆公公婆婆,勿棄嫌舅姑,勿棄嫌兄弟,勿觸犯祖先,勿觸犯灶君,勿拋棄五穀,勿拋棄食糧。切勿妄求奢華而減去福壽,切勿為貪口腹之慾而殘殺生靈,切勿以污穢之物在溪河洗濯而污染溪水。切勿好慾過度,切勿放恣無藝,切勿驕傲,切勿媚諂於人。

註:

家權—家產與權利也。勿觸—不可觸犯也。東廚—灶君也。奢華—奢侈浮華也。口腹—口與腹。言「貪食」也。污穢—不清潔之物也。勿淫—勿好慾過度。勿佚—勿放恣無藝也。勿驕—切勿驕傲。勿諂—勿媚諂於人。

補註:

辭海:『「姑嫜」。「舅姑」也。婦稱「舅」曰「章」,「章」亦作「嫜」。』

辭海:『「舅」:

(一)母之兄弟為舅。

(二)妻稱夫之父亦曰舅。

(三)夫稱妻之父曰外舅。

(四)妻之兄弟亦稱舅。』

辭海:『「妯娌」,兄弟之妻相呼曰「妯娌」。』

王鳳儀:「妯娌親如姊妹同聚一堂,各人盡道多麼快樂呀,如此則妯娌永無紛爭,互助友愛毫無介意,你感我恩我感你德,化貪爭之為謙讓之心。妯娌和睦兄弟自然,無說老人更是喜歡了,妯娌之道關係非常重大啊!」

道教大辭典:『東廚者庖廚也。東廚司命係竈神之稱。俗謂竈神或竈君也。』

禮記 祭法第二十三篇:「王為群姓立七祀,曰司命,曰中霤,曰國門,曰國行,曰泰厲,曰戶,曰灶。王自為立七祀,諸侯為國立五祀,曰司命,曰中霤,曰國門,曰國行,曰公厲。諸侯自立五祀,大夫立三祀,曰族厲,曰門,曰行。適士立二祀,曰門,曰行。士、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。」

禮月令:「孟冬之月,臘先祖五祀。」灶神的崇祀,係由昔古所傳,是古代的「五祀」之一。五祀就是:門、戶、中霤、灶、行(或井)。注:「祀灶之禮,東面設主於灶陘。」

朱子語錄:「灶陘即今之灶門安柴處。」皇疏:「灶;謂人家為飲食之處也。」

禮記 孔安國註:「竈神;以時錄人功過,上白於天,當祀之,以祈福祥。」

呂純陽祖師:「奧,內也,一家之主神也,人則尊者居之。竈,庖廚之主神也,人則卑人居之。奧雖尊,閒靜無事。竈雖卑下,而執飲食之柄。」

呂純陽祖師:「敬神拜佛需心善,作歹為非劫禍纏;

獲罪於天無所禱,多行善德勝祈天。」

周禮:「五穀者麻、黍、稷、麥、豆。」

大戴禮:「五穀者麻、黍、稷、麥、菽。」

三字經:「稻梁菽。麥黍稷。此六穀。人所食。」

修真錄:『「麻」;其種子可製香料、麻油等。其莖之皮層可織麻布。因「麻」不能為主食,故後來不納入六穀之中。』

修真錄:『「黍」,稷之黏者。其型態與「稷」無異,學名亦相同。有:「赤、白、黃」數種。按;北方稱「黍」為黃米,亦黃糯,性黏,多磨粉作糕,或者釀酒(如山東老黃酒)。其不黏者為「稷」,但「稷」惟作糕不釀酒。』

修真錄:『「稷」與「黍」一類兩種,其黏者為「黍」,不黏者為「稷」,「稷」可作飯,而「黍」可釀酒。「神農式」教民樹藝五穀始於「稷」,故後人尊「稷」為百穀之長,而奉祀「神農氏」為穀神,名曰「稷神」。』

修真錄:『「麥」;有大麥小麥之分,我國北地遍種之。大麥種子可炊飯、煮粥,麥芽用為麥酒之原料,又可製飴糖,其莖可作帽及玩具等,小麥種子磨粉供食用,稈為製紙之原料。』

修真錄:『「豆」;「菽」也。參考「菽」之說明。』

修真錄:『「菽」;豆類之總名,有「黃豆、白豆、黑豆、青豆、綠豆、赤豆、扁豆」等等類。』

修真錄:『「稻」;東南各省遍種之,有粳、糯兩種。粳米為我國主要食品,糯米富於黏力,多以作糕,亦釀酒。』

修真錄:『「粱」;型態與「粟」相似,穗大而毛長,粒粗者為「粱」,穗小而毛短粒細者為「粟」,種子供食用,有「黃粱、白粱、青粱」等。「黃粱、白粱」穗大粒粗,味皆香美。「青粱」則穗小粒細,味亦劣。』

論語:『子貢曰:「貧而無諂,富而無驕,何如?」

子曰:「可也,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。」』

此皆格言。望諸婦女。銘諸肺腑。才貌不美。衣食不足。應自痛悔。前世不修。

譯:

此皆是為人法則之言,望眾婦女記於心中。人才不美貌、衣食不豐足,應各自痛心悔悟,乃前世之不修道德所致也。

註:

格言—為人法則之言。 銘諸,記於……。

勿怨天地。勿怨父母。富貴榮華。今生有餘。陰功積德。前世所修。

譯:

勿怨恨天地,勿怨恨父母。富貴榮華雖然今世有餘裕,是陰功積德,是前世所修來者。

註:

積德—積立之善德。

補註:

佛學常見詞彙:『「現報」是現在造業,現在受報。

「生報」是現在造業,要等來生才受報。

「後報」是現在造業,要等到二生或多生以後方收報。』

城隍老爺:「陽報陰報善報惡報早報晚報豈曰無報,

天知地知神知鬼知我知你知莫云不知。

那先比丘經:『彌蘭王問那先:「世間之人然有長命者、有枉命者、有多病者、有少病者、有貧者、有富者、有貴者、有賤者、有端正者、有醜惡者何以故?有斯不同也。」』

那先言:「譬如諸樹木之生果,有酸者,有苦者,有辛者,有甜者。」

那先問王:「此等樹木何故不同也?」

王言:「其不同者木栽各果也。」

那先言:「人之所各果不同,故有長命、有短命、有多病、有少病、有富、有貧、有貴、有賤、有端正、有醜惡。」佛說經云:「豪富貧賤好醜,宿命之所作,善惡隨自形而得之。」』

涅盤經:「善男子知由善因生善果,知由惡因生惡果。」

泥洹經:「父作不善子不代受。子作不善父亦不代受。有善自獲福,有惡自受殃。」

無量壽經:「善惡報應禍福相承,身自當無誰代之。」

取智論:『摩訶男白佛言:「我或有失念佛心,是時我若死當生何處?」

佛告之曰:「汝勿怖畏。汝是時不生惡趣必至善處。譬如樹常向東,由者若有所斫必倒於東;善人亦如是,若身死時以善意識故必得利益生天上。」』

法句經:「妖孽見福其惡未熟,至其惡熟自受罪虐。貞祥見禍其善未熟,至其善熟必受其福。」『莫輕少惡以為無殃;水滴雖微漸盈大器,凡罪之充滿由少積成也。莫輕少善以為無福;水滴雖微漸盈大器;凡福之充滿由纖纖積而成也。』

打胎溺女。罪犯天條。販賣人口。罪本難饒。草木尚沾。雨露之恩。人生豈無。衣食之養。

譯:

將孕婦肚中胎兒打落、淩溺少女,此罪皆犯及天律。販賣人口,其罪本就難以寬饒。草木尚且沾受雨露之恩惠,人生豈有無衣可穿、無糧可食乎?

註:

打胎—打落胎兒。溺女—凌溺少女。天條—天律也。

何必造此。無邊之罪。報應之日。來早來遲。從今至切。曉諭爾知。奉行信受。福享長期。

譯:

何必造成此無限之罪孽,報應之日來早與來遲耳。從今起,至切通曉諭示爾等知道,奉行、信仰、接受,則可長期享福也。

註:

無邊—無限也。曉諭—通曉諭示也。

補註:

佛學辭典:『「信受奉行」。「信受」如來所說而「奉行」之也。諸經之終多有斯語。』

佛學常見詞彙:『「信受奉行」。「信受」如來所說之法,和切實「奉行」如來所說的法。』

道教大辭典:『道家以信仰領受天尊所說之法,而奉行不怠謂之「信受奉行」。道經之末多有此語。』

呂純陽祖師:『「信」,信諸聖之語。「受」,承受於心也。「奉」,遵守不違。「行」,如法實行也。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trospec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