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帝天尊作是訓。急命十方與三界。土地城隍眾靈官。功過糾察等諸神。年年下界月鑒察。無論乾男與坤女。聞經信受而奉行。准爾諸神宜行事。

 

譯:

玉皇大天尊作此訓言,即命十方與三界等之土地、城隍及眾靈官、功過糾察等之諸神,每年下凡,每月監查糾察。不論男人與女人,若聞知此經之意而信仰、接受、尊奉而行者,特准眾神祗視事而行。

註:

十方—東、南、西、北、東南、東北、西南、西北、上、下也。三界—上界、中界、下界也。靈官—仙官也。糾察—查察也。乾男—男屬陽,故曰乾。坤女—女屬陰,故曰坤。

補註:

俱舍論 世間品:「佛家語。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,分之為三:

一、欲界,為有淫慾與食慾之眾生住所。上自六欲天下迄無間地獄。 二、色界,色為質礙之義,有形之物質也。此界在欲界之上,為無淫食二欲之眾生住所。此界由禪定之淺深奧妙分為四禪天。 三、無色界,在色界之上,此界無一切物質,唯以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。此界有四天,名四無色天又曰四空處。」

道教大辭典:「欲界六天:一曰太皇黃曾天、二曰太明玉完天、三曰清明何童天、四曰玄胎平育天、五曰光明文舉天、六曰七曜摩夷天。」

辭海:「六欲天,佛經說欲界有六重天。即四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,兜率天、樂變化天、他化自在天。」

辭海:「佛經說此天為欲界六天之第一,即與人間最接近之天也。」

呂純陽祖師:「四王天,道家曰太皇黃曾天,此天乃人間寺廟蒞任神住之天也。」

辭海:「忉利天,佛經說此天為欲界六天之第二。忉利,梵語義譯為三十三天。」

辭海:「夜摩天;佛經說此天為欲界六天之第三。夜摩,梵語義譯言時分。」

辭海:「兜率天,佛經說此天為欲界六天之第四。兜率,梵語義譯為知足,謂受樂知足而生喜足心也。」

辭海:「樂變化天,佛經說此天為欲界六天之第五,亦云化樂天。」

辭海:「他化自在天;佛經說此天為欲界六天之第六,略名他化天。此天是欲界之主,為害正法之魔王,即四魔之中之天魔也。」

智度論云:「魔有四種……四者他化自在天子魔是也。」

佛學大辭典:「地居天;六欲天中四王天,忉利天之二者,謂之地居天。」

佛光大辭典:「地居天;為空居天之對稱,指欲界六天中之四王天、忉利天,此二天稱為地居天,此說係出自俱舍論。」

佛學大辭典:「空居天;居於空之天也,對於地居天而言。謂欲界之夜摩、兜率、化樂、他化自在四天,及色界之諸天也。」

佛光大辭典:「空居天;指居於空中之天。如欲界六天中之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,及色界諸天。相對於此四王天、忉利天等。」

佛學常見詞彙:「須彌山腰有四天王居之,各護一洲,因稱護世四天王天,其天即名四王天。是六欲天之第一重,東為持國天,南為增長天,西為廣目天,北為多聞天。」

佛學常見詞彙:「色界諸天分為四禪,即初禪、二禪、三禪、四禪。初禪:清淨心中諸漏不動,名為初禪,即梵眾、梵輔、大梵等三天。此三天已不須段食,故無鼻舌二識,惟有樂受與眼耳身三受相應,喜受與意識相應。

二禪:清淨心中粗漏已伏,名為二禪,即少光、無量光、光音等三天,此三天無前五識,僅有意識,因之惟有喜捨二受與意識相應。

三禪:安穩心中歡喜畢具,名為三禪,即少淨、無量淨、遍淨等三天。此三天識受皆與二禪略同,但意識怡悅之相較為淨妙。

四禪:前五識俱無,亦無喜受,僅有捨受與意識相應,名為四禪,即無雲、福生、廣果、無想、無煩、無熱、善見、善現、色究竟等九天。」

佛學常見詞彙:「無色界又名四空處。即空無邊處、識無邊處、無所有處、非想非非想處。仍修四空處定的人所得的正報,因此四處的眾生於五蘊中無色蘊,只有受想行識的四蘊,亦即無物質的色身,而只有微妙的精神存在,亦無依報的國王宮殿,故名無色界或四空處。」

太上無極混元教主元使天尊:『道教三十六天。一、 大羅天。二、清微天。 三、禹餘天。四、大赤天。 五、覃尖天。 六、梵度天。七、玉隆天。 八、常融天。 九、秀樂禁上天。十、翰寵妙成天。 十一、淵通元洞天。 十二、皓庭霄度天。十三、無極曇誓天。十四、上揲阮樂天。 十五、無思江田天。十六、太黃翁重天。 十七、始黃孝芒天。 十八、顯定極風天。十九、太安皇崖天。 二十、元載孔昇天。 二十一、太煥極瑤天。二十二、玄明恭慶天。二十三、觀明端靜天。 二十四、虛明堂曜天。二十五、竺落皇茄天。 二十六、曜明宗飄天。 二十七、玄明恭華天。二十八、赤明和陽天。 二十九、太極濛翳天。 三十、虛無平育天。三十一、七曜摩夷天。三十二、光明文舉天。 三十三、玄胎平育天。三十四、清明何童天。 三十五、太明玉完天。 三十六、太皇黃曾天』

佛學常見詞彙:『佛教三界二十八天:一、非想非非想處天。二、無所有處天。三、識無邊處天。四、空無邊處天。五、色究竟天。六、善現天。七、善見天。八、無熱天。九、無煩天。十、無想天。十一、廣果天。十二、福生天。十三、無雲天。十四、偏清天。十五、無量淨天。十六、少淨天。十七、光音天。十八、無量光天。十九、少光天。二十、太梵天。二十一、梵輔天。二十二、梵眾天。二十三、他化自在天。二十四、化樂天。二十五、兜率天。二十六、夜摩天。二十七、忉利天。二十八、四天王天。』

春秋 繁露祭義 第七十六:『孔子曰:「聖人於神也畏之而不敢欺也。信之而不獨任,事之而不專恃。恃其公報有德也,幸其不私與人福也。詩曰:「嗟爾君子,毋恒安息,靜共爾位,好是正直,神之聽之,介爾景福。」正直者得福也,不正者不得福。』

辭海:「任、佞也,詳任人條。」

「任人、佞人也」

「佞人,謂卑諂善辯者。」

「佞佛;謂媚於佛也。」

辭海: 「恃,賴也。」辭彙:「恃,依靠也」

辭海: 「景,大也。詳景福條。」辭彙:「景福,大福也」

禮記: 「夫祭者非物自外至也,自中出生於心也,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。」

凡諸信受男與女。免去三災與八難。終身無怠奉行者。百年壽滿登仙界。

譯:

對於虔誠信受之男女,一律免去三災與八難之厄。若終身不怠惰,奉此經而行者,壽終離開世間之時,可以登上仙界。

註:

三災—水、火、風。又曰:「刀兵、飢饉、疫瘟。」

八難—水、火、刀、兵、旱、澇、飢、饉、八種之災難也。

補註:

呂純陽祖師:『貪著名利生諸惡業。嗔如猛火,火起生災。痴則無明,易入迷途。一切災戾皆由貪嗔痴而起,是故「貪嗔痴」亦名「三災」也。』

佛學大辭典:『瞋恚之熱惱。譬如火。謂之「瞋恚火」。又瞋恚能燒盡一切之功德。故譬之於「火」。』

增一阿含經:「諸佛涅盤,汝不遭遇。皆由瞋恚火。」

修真錄:「瞋是心中火。能燒功德林。滅卻心頭念。火燒亦清涼。」

佛學大辭典:『「欲火」。婬欲之熱情如火也。大集經三十八曰:「欲火入心,猶如鬼著。」』

佛光大辭典:『「淫火」,比喻淫欲之熱情如火,若不祛除,可燒毀身心。』

楞嚴經:『色目行婬,同名「欲火」,菩薩見欲,如避火炕。』

楞嚴經(悟慈法師注):『「色」為向人形容。「目」則為自己觀察,淫欲有如猛火之深坑,一旦墜落則會喪身失命,所以菩薩境地的人,看到淫欲之境會遠離迴避,不敢冒入。』

星雲法師:「瞋恚好比猛烈的大火,這瞋恚的火,不是在外邊,而是在自己心內,所以瞋恚火之害能滅諸善根。這個瞋恚火,是怎樣生起的呢?是老執著自己,為著自己,從我慢而起的。」

辭海:「災戾,猶如災殃。」

呂純陽祖師:「修真有八難:一心難得。二念難伏。三華難聚。四大難和。五氣難朝。六根難淨。七情難遣。八風難禦。」

狐疑汙謗聖經者。准爾諸神行懲罰。召集十魔降災殃。無常受拷入酆都。殃及九祖禍子孫。墮入四生與六道。

發音:

酆:

注音:ㄈㄥ

漢語拼音:fēng

譯:

如狐疑而污穢聖經或毀謗聖經者,已准眾神明隨時可懲戒處罰;召集十魔降了災殃,一旦無常,受打入冥府之時,則殃及九祖,禍及子孫,墮入四生與六道輪迥也。

註:

狐疑—狐性多疑。謂人臨事猶豫曰:「狐疑。」汙謗—污穢而譭謗。無常—世間一切生滅無常也。 受拷—受打也。酆都—冥府也。

九祖—九代祖先也。

四生—胎生、卵生、濕生、化生是也。

六道—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羅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也。

補註:

大般涅盤經:「依了義經,不依不了義經。」

佛學辭典:『大小乘經中亦有了義不了義之別。故佛言:「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。」』

圓覺經略疏:「了義者,諸經中明了說究竟真實之理者。不了義者,諸經中隱蔽實義而為方便之說者。」

智度論:『三藏中有「了義經」,有「不了義經」。明示中道實相為「了義經」。非然者為「不了義經」。入道之人當先曉之。』

佛學常見詞彙:『無常;無法常住之意。有兩種,即念念無常與相繼無常。「念念無常」;是說一切有為法都是念念生滅而不停住。「相繼無常」;是說相繼之法,在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,最終還是要歸於壞滅。如人命的死亡及燈火的熄滅即是。』此處是指:「相繼無常」即指人命的死亡。

道教大辭典:「地獄」,謂地下陰府之牢獄,所以治人死後之罪魂也。

佛學大辭典:「十法界」【前九界略】地獄法界,犯五逆十惡,受寒熱叫喚苦之最下界也。

十法界圖解:

強梁(剛暴強橫、如強盜、土匪等)、

無知(貪污、奸商、劣工、神棍等)、

違上、欺下(不忠、不孝、不仁、不慈等)、

暴逆、亂理(如殘酷無人道、逆天行事等),地獄之心。

修真錄:不忠、不孝、不仁、不義,強盜、暴逆等,亦貪官污吏,亦奸商劣工,亦神棍佛棍,不行正道,死當墮地獄,處應受之罪刑。

佛光大辭典:「餓鬼」,六趣(六道)之一。前生造惡業,多貪欲者,死後生為餓鬼。常苦於饑渴,又作「鬼道、鬼趣、餓鬼道」。

佛學大辭典:「餓鬼」,常苦飢餓,由其所受果報不同,而有勝劣。有福德者,則為山林塚廟之神。下者居不淨處,不得飲食,常受刀杖之苦。

道教大辭典:「餓鬼道」,道家謂六道之一。「餓鬼」者,常飢虛,故名為「餓」。恐怯多畏,乃名為「鬼」,屬於三惡道。

佛學大辭典:佛家稱「畜生」曰「旁生」。上自龍獸禽畜,下及水陸昆蟲,皆是業輪惡趣,非人天之正道,故曰「旁生」。

十法界圖解:愚痴, 不道,無禮敬業,橫行強作,畜生之心。

佛學大辭典:「阿修羅道」,六道之一,「修羅道」也。是多由「瞋、慢、疑」之三因而生,見法苑珠林。

佛學大辭典:『「法苑珠林」凡百卷,唐(高宗)總章元年(公元六六八年)「道世」所著【略】,收於大正藏第五十三冊,本書為一切佛經之索引【略】,為我國佛教文獻中,極其珍貴之一部書。』

呂純陽祖師:「阿修羅」,以道家言,曰「鬼仙」。生前亦行布施,守戒律,故有天福。因瞋恚心重,黨同伐異,故無天之德。性好鬥,為神則從我者佑之,不從我者責之。乃儒家所云「鬼神」也。故孔子曰:「敬鬼神而遠之」,謂鬼神可敬而不可親也。似天非天,佛家曰「非天」。似仙非仙,道家則名之曰「鬼仙」也。

佛學大辭典:「人道」,六道之一。人界也,云「人界」者,以五戒善因(戒「殺盜婬妄酒」之善因)而趣之道途,曰「人道」。

十法界圖解:五戒十善,慈心修德,護國佑民,天道之心。

佛光大辭典《略記》:『「天」【異名多,略】天上界等同義,指迷界之六道中,最高最勝之有情(眾生),或指彼等所居之世界【略】,相當於通俗所謂之「神」也。此外:說明死後生天之因之教,稱為「天乘」。對淺識信徒之教說,即以生天為主,謂依「十善」即可生「天」。』

辭海:「九,多數之稱。」

呂純陽祖師:「父祖曾高大始元,其之七祖最為尊; 九焉字義表多數,辭典記明查一番。」

例:

(己)嚴父、祖父、曾祖、高祖、大祖、始祖、元祖。

(己)兒子、孫子、曾孫、玄孫、來孫、昆孫、耳孫。

靈寶大法:「辨制『十魔』。一、天魔。二、地魔。三、人魔。四、鬼魔。五、神魔。六、陽魔。七、陰魔。八、病魔。九、妖魔。十、境魔。」

呂純陽祖師:「一、上天試道者曰天魔。二、一切災難者曰地魔。三、引人入迷者曰人魔。四、冤魂惡鬼等曰鬼魔。五、貪利養之神曰神魔。六、眷屬阻道者曰陽魔。七、夢中亂神者曰陰魔。八、業病纏身者曰病魔。九、木石禽獸之精者曰妖魔。十、無定力幻境見神仙者曰境魔。十魔不制大道難成。」

達摩血脉論:「有佛及菩薩相貌忽爾見前,切不用禮敬。我心空寂本無如是,若取相即是魔,盡落邪道。若是幻從心起,即不用禮。禮者不知,知者不禮,禮被魔攝。」

達摩血脉論:「天魔阿修羅示現神通,皆作得菩薩相貌。種種變化總不是佛。莫錯禮拜。心即是佛,人無佛心,佛不相與。」

華嚴疏鈔:

一、蘊魔:色等五蘊,為眾惡之淵藪,障蔽正道害慧命者。

二、煩惱魔:貪等煩惱,迷惑事理,障蔽正道害慧命者。

三、業魔:殺等惡業,障蔽正道害慧命者。

四、心魔:我慢之心,障蔽正道害慧命者。

五、死魔:人之壽命有限,妨害修道,害慧命者。

六、天魔:欲界第六天主,作種種障礙害人之修道者。

七、三昧魔:三昧者禪定也,躭著於自身之禪定,不求興道,障蔽正道害慧命者。

八、善根魔:執著自身所得之善根,不更增修,障蔽正道害慧命者。

九、善知識魔:慳吝於法,不能開導人,障蔽正道害慧命者。

十、菩提法智魔:於菩提法起智執著,障蔽正道害慧命者。

辭海:「淵藪,物之所聚之處也。」

佛學常見詞彙:「慧命,修行人全靠智慧,所以修行人便把智慧當作生命。」

佛學辭典:『因緣生之「有為法」叫做事。不生不滅之「無為法」叫做理。』

佛學辭典:「我慢,恃我而自貢高,慢他也。」

六祖壇經 悟法傳衣第一:「欲學無上菩提,不得輕於初學。下下人有上上智,上上人有沒意智。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。」

呂純陽祖師:『「貪等煩惱迷惑事理」者,貪等謂貪瞋痴等三毒也。「事」指俗,「理」指道。「貪」在俗即貪名貪利欲望不止。在道即貪功貪有所得心。

「瞋」在俗即心恨意怒,打罵傷害別人。在道即排除異己誹謗傷害外教。「痴」在俗即迷於嫖賭飲等,在道即迷於色相莊嚴。「貪瞋痴」為一切煩惱之本,故名「魔」也。』

惠能六祖:「無得之得是名真得。」

呂純陽祖師:『凡夫以有物可得謂之得。當知有物可得,則生貪瞋痴三毒。三毒能擾亂身心徒生煩惱,名「事障」。又凡夫以有法可得謂之得。故從日至夜亦皈依亦受寶亦受法等等。當知有可得則生邪見,能障正見名「理障」。今云「無得」者,雙破「事理」二障也。』

冒瀆聖經如是人。若能悔過而洗心。再行度化重為人。欽此曉諭定天條。願爾天下眾蒼生。天地孰司眾神祇。欽哉勿忽而奉行。

譯:

如有冒犯汙瀆聖經這種人,若能悔過自新,洗去不正當之心情者,准予再度感化,使其重新為人。欽此曉諭,定為天律,希望爾天下眾蒼生、天地執辦此事之眾神明,欽哉!勿忽略而奉行可也。

註:

冒瀆—冒犯汙瀆也。洗心—洗去不正當之心情也。

補註:

論語:「過則勿憚改。」

修真錄:「知過則改,改則無過。

修真錄:「祈求正神先改過感遂通。」

辭海:「祇音旂,地之神也。」

          「祇音支,適也。」

辭彙:「祇音奇,地神。例:神祇」

          「祇音之只但。例:祇要」

辭海:「袛音脂(一)敬也。(二)適也。」

辭彙:「袛音脂(一)恭敬。(二)只。例:袛要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ntrospec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