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曰。修身齊家。治國安民。仁義禮智。必須奉行。願爾世人。咸聽朕命。以消浩劫。

譯:

玉皇大天尊玄靈高上帝說:修身齊家至於治理國家及安定人民,均須以仁義禮智為本而奉行,希望爾等世間之人,皆要聽玉帝之命令,則可解消大的劫厄也。

註:

修身—涵養德性,而進於實行也。齊家—正其家庭也。咸聽—全部要聽之意。咸者,皆也。浩劫—大的劫厄也。

仁者。慈悲為懷。矜孤恤寡。敬老憐貧。濟物利人。戒殺放生。親切和順。人能行之。好生之德。上合天心。

發音:

矜:

注音:ㄐㄧㄣ

漢語拼音:jin

譯:

仁者,以慈悲為心懷,憐恤孤兒,救賑寡婦,尊敬老人,可憐貧困之人,救助物品,愛惜物資,利益人群,不殺生靈而放生,待人親切和氣,世人若能遵此而行,則其愛好生靈之德行,可符合上天好生之德意也。

註:

慈悲—佛家語。憐愛曰慈,惻愴曰悲。矜孤—憐憫孤兒也。恤寡—救賑寡婦也。濟物—救助物品,愛惜物資。天心—上天的心意也。

補註:

孟子:「仁根於心」。

論語 憲問第十四:『原憲問:「克、伐、怨、欲不行焉,可以為仁矣!」子曰:「可以為難矣,仁則吾不知也?」』

呂純陽祖師:『「克」;好勝人也。「伐」;自誇其能也。「怨」;怒恨也。「欲」;貪欲也。「克、伐、怨、欲」四者,雖有剋制自止功夫。使之不行。而孔子不許為「仁」,何故?「仁」則發之自然。「性」中本無此四,人而無「克、伐、怨、欲」,惟聖者能之,有之而能制其情。斯亦難能可貴。謂之「仁」則未也。故子曰:「可以為難矣!仁則吾不知也?」

六祖壇經:「臥輪有技倆,能斷百思想;對境心不起,菩提日日長」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惠能沒技倆,不斷百思想,對境心數起,菩提作麼長。」

修真錄:「今人之不斷百思想,素缣不斷五采也,惠能不斷百思想,明鏡不斷萬象也。今人之對境心數起,枯木之遇火而煙起;惠能之對境心數起,空谷之遇呼而聲起。」

義者。公正無私。無諂無驕。不淫不佚。輕財樂輸。見危必救。羞惡之心。人能行之。穩卜帝德。萬事回春。

譯:

義者:做事公平正直,絕不偏私,為人無諂無驕,不縱淫佚,樂於捐送財物以濟他人,見危險之事必定施救,見惡事必有羞恥之心,人人若能遵照如此而行,必定可得到玉帝之恩德,而萬事如意也。

註:

無諂—不傾身自下,而承人之意也。無驕—不驕傲也。不淫—不荒淫也。不佚—不縱逸也。樂輸—喜歡捐送也。羞惡—見惡事而感羞恥也。穩卜—定可賜予也。回春—如意也。

補註:

孟子 離婁章句上:「仁;人之安宅也。義:人之路也。」

朱熹 :『「仁」在人則為本心全體之德,有天理自然之安,無人欲陷溺之危,人當常在其中而不可須臾離者也;故曰「安宅」。「義」者宜也,乃天理之當行,無人欲之邪曲故曰「正路」。』

孟子:「羞惡之心義之端也。」

論語:『子路曰:「君子尚勇乎?」子曰:「君子義以為上。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。」』

辭海:「君子有位者亦稱。」

辭海:「小人謂不肖之人。」

墨子:『「義」者,善政也,何以知「義」之為善政也?曰:「天下有善則治,無善則亂。」』

墨子:「萬事莫貴於義。」

漢書:「天下將治則人也尚義也。天下將亂則人心必尚利也。尚義則謙讓之風行焉,尚利則攘奪之風行焉。」

呂氏春秋:「義也者萬事之紀也」

辭海:「紀;總要也。」

論語:「君子喻於義,小人喻於利。」

朱熹:「喻,猶曉也。」

辭海:「喻,明曉也。」

孟子:『孟子曰:「生,我之所欲。義,亦我之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生而取義者也。」』

論語:子曰:「不義而富且貴,於我如浮雲。」

六度集經:「寧可守義貧賤而死,不為無義富貴而生。」

禮者。有尊有敬。有威有儀。無偏無黨。文質彬彬。節己之欲。揖讓之心。人能行之。以離諸怨。天下皆親。

譯:

禮者,有尊重之敬意,有尊嚴之儀容,無偏袒、無偏黨,斯文素質相半,節束自己之慾念,拱手相讓之心,人人若能依此而行,則可遠離諸怨恨,而天下皆可親也。

註:

威儀—尊嚴之儀容也。無黨—不偏黨也。文質—斯文之素質也。彬彬—文質相半之貌也。揖讓—賓主相見之禮。拱手相讓也。

補註:

論語:『林放問禮之本;子曰:「大哉問,禮與其奢也,寧儉。」』

呂純陽祖師:『齋戒沐浴,整齊衣履,鞠躬拜下,志心歸命禮,曰:「恭敬禮」,上人禮也。不齋戒沐浴、不整齊衣履、非份之求盛大祭品,賄賂神聖曰:「非禮敬」。禮也;誦經高聲唱,向神拜乎上,惟重儀式不重志心歸命禮曰:「我慢禮」,下人之禮也。』

孟子 離婁章:「齋戒沐浴可以祀 上帝。」

禮記:「祭;致齋三日。齋戒以事神」。

論語 子罕 第九:『子曰:「拜下,禮也。今拜呼上,泰也;雖違眾,吾從下。」』

皇侃:『「泰」;驕泰,時人皆違禮。拜乎上者眾,孔子不從,拜下。故云:「雖違眾」也,違眾而從舊禮拜下,故云:「吾從下」。』

呂純陽祖師:『「志心」;誠敬之極。「歸命」;歸順敬命之義。「禮」;禮拜也。』

辭海:『「上人」;謂上德之人也。』

辭海:『「下人」;謂卑下之人也。』

禮記:「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,自中出,生於心也。是故,唯賢者能盡祭之義。」

左傳:「君令臣共、父慈子孝、兄愛弟敬、夫和妻柔、姑慈婦聽,禮也。君令而不違、臣共而不貳、父慈而教、子孝而箴、兄愛而友、弟敬而順、夫和而義、妻柔而政、姑慈而從、婦聽而婉,禮之善物也。」

辭海:「令;善也。」

辭海:「共,恭上聲,向也。」

禮記:「君子之愛人也以「德」,細人之愛人也以「姑息」。」

辭海:「箴,規也。」

辭海:「兄敬愛弟謂友。」

辭海:『「細人」;謂見識淺薄之人。』

辭海:『「姑息」;言苟容致安也。』

辭海:「義;外也」

辭海:「凡事釐定規則以行之皆曰政。如家政。」

辭海:「家政;治家必要事項。」

辭海:「從為也,詳從事。」「從事;猶言治事。」

辭海:「婉;順也,言委也,順從也。」

辭海:「善;倫理學名詞,凡具有人格者之負責行為,其自身有絕對價值者曰善。」

辭海:「物,凡言生天地間者皆曰物也。」

智者。知時識務。戒欺求慊。觀察想像。能辨是非。好善不倦。樂天知命。人能行之。諸神護佑。惟德是輔。

發音:

慊:

注音:ㄑㄧㄝˋ

漢語拼音:qiè

譯:

智者:能知識世事,警戒欺騙,求知足,觀看察理既得觀念。能辨別是與非,好善不倦,喜由天去安排自己命運而不憂慮,人人若能依此而行,則眾神均能保護庇佑,惟有如此之德行者,是以輔助也。

註:

識務—世事也。 戒欺—警戒欺騙也。求慊—求知足也。想像—分析綜合既得之觀念,以造新觀念之謂也。樂天—喜由天之安排而不憂慮也。知命—自知命運,識物之始終而自知性命也。論語云:「五十而知天命。」

補註:

修真錄:『見聞而知者曰「知識」,凡夫之智也,如俗諦。通達世間事者曰「超知識」,學者之智也。能判斷是非者曰「智慧」,賢者之智也。廣知真諦,通達天地事,而無所不知者曰「妙智慧」,聖者之智也。』

辭海:「俗諦,為迷情所見之事相,是凡俗所共知,故云俗。」

佛學辭典:『不生不滅之無為法曰「理性」。則生滅之有為法曰「事相」。』

辭海:「真諦為聖智所見真實之理性,離於虛妄故云真。」

華嚴經:「譬如日出有照,生而盲者因無眼致未曾能見,無信、執迷、無解、毀戒、邪命自活,盲眾生無慧眼,故不見智慧日輪。」

達摩破相論:「覺之明了,喻之為燈,是故一切求解脫者,身為燈台心為燈炷,增諸戒行以為添油,智慧明達,喻如燈火常燃。如是真正覺燈而照一切無明痴暗。」

瑤池金母普度收圓定慧解脫真經:『金母曰:「解脫非難,難在定慧。」』

觀音玄義:『若定而無慧者此定名「痴定」。譬如盲兒騎馬,必墮坑落塹而無疑也。若慧而無定者此慧名「狂慧」。譬如風中燃燈,搖擺搖擺照物不了。』

呂純陽祖師:

「眾生學道執而偏,定慧分家各自賢,禪定現前無智慧,名云痴定群魔纏。

縱開智慧難禪那,狂慧何能得佛緣,但願猛醒修六度,功成果滿證金仙。」

修真錄:「行仁,必有是非之心,知是非而行仁,所施則當,當則行無過矣。不知是非而行仁,所施則不當,不當則無智慧矣!」

辭海:「是非(一)謂分別是與非也。(二)謂事之是與非也,俗稱惹是非,搬弄是非主此意。」

孟子:「是非之心,智之端也。」

辭海:「當,即合宜之意。」

辭彙:「合宜;適當也。」

辭海:『易 繫辭:「樂天知命故不憂。」疏:「順天應化是歡樂於天,識物始終是自知性命,順天道常數知性命之始終,任自然之理故不憂心。」』

辭海:「凡數之值一定不變者曰常數。」

辭海:「自然,無勉強也。」

修真錄:『何謂「自然」?逍遙自在之義,非放縱自由也。』

辭海:「逍遙自在謂無罣礙也。」

辭彙:『放縱,意同「放蕩」,指縱性任意。』

上述仁義禮智。乃是立身之本。願爾天下蒼生。無疑了悟奉行。同登樂善之天。勿墮幽酆之路。

發音:

酆:

注音:ㄈㄥ

漢語拼音:fēng

譯:

以上所講述仁義禮智,乃是為人處世之根本,所以,希望天下的眾生靈,不可多疑,應予了悟仁義禮智就是為人處世之根本條件。而謹奉遵守而行,則一齊可登上極樂善美之天堂,切勿墜落幽暗的地獄之路也。

註:

立身—為人立於世間也。了悟—了解覺悟也。 樂善之天—極樂善美之天堂也。幽酆—幽冥酆都。即幽暗之地獄也。

補註:

佛學辭典:「幽冥;三惡道。無真理、光之處也。」

道教辭典:「幽冥,猶言地下也。道書以陰府幽冥之處指地獄道、惡鬼道等等鬼趣也。」

辭海:「幽冥;佛家語。猶言冥土,指地獄及餓鬼道言。」

佛教大辭典:「酆都大帝;相傳即地藏王菩薩也。」

吳船錄:「道家以冥獄為酆都宮。」

辭海:『世俗相傳酆都城有酆都大帝殿,又相傳大帝即地藏王菩薩。』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ntrospection 的頭像
    Introspection

    修心寶典

    Introspec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